在中国被控制得效果明显的新冠疫情,虽然余波仍存,但经济的复苏可见迹象。第七次人口普查折射出大量有投资价值的信息,其中一个当然就是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国人口总量、人口净流入之冠。有一定消费力又兼有庞大本地市场效应,服务业投资应成为“双循环”的重要突破点。未雨绸缪,在后疫情时期,港澳地区应该提前布局服务业以进一步拓展内地市场。
一、与内地紧密合作,开拓内地、本地和“一带一路”市场
(一)利用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进一步赋予三地专业服务业投资的开放权
广东自贸试验区推动6年以来,在医疗、法律、会计、建筑等专业服务领域的制度创新仍受到制度束缚。现时港澳专业服务认识到内地设立专业事务所仍受到“玻璃门”限制,包括对投资形式、资金、股权、投资者资格等。广东可以以前海、南沙和横琴自贸试验区为试点区域,在医师、律师、会计、建筑四大专业服务业领域对港澳地区专业人才逐步开放,并实行以“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制定准入条件,力争在前海、南沙和横琴衍生一批具有国际化质素的专业服务业机构。
(二)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规模,拓展港澳专业服务业市场空间
湾区内地9市有7千万消费人口。港澳地区要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建设中,甚至积极向国家申请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政策倾斜。比如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基建、法律纠纷仲裁、高素质生活圈建设等领域积极推介港澳专业服务业。港澳方面要基于金融、贸易、物流、律师会计广告、医疗、教育等行业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培育专业服务业人才,打造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高地,为大湾区腹地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持。
(三)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愿景,引领港澳专业服务业走出去
在“一带一路”的定位和角色功能规划中,港澳应该考虑“国家所需、港澳所长”。在“一带一路”中,港澳地区拥有独特的优势,在协助国家推行“一带一路”大规模走出去中充当重要的“超级联系人”角色。在区域性合作方面,利用港澳地区专业服务业的国际化、法治化和市场化竞争优势,落实港澳地区“专业服务协进支援计划”,支持港澳地区专业服务业界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输出专业服务。在行业合作方面,首先要推进粤港澳项目投资和商业争议协调机制,鼓励广东企业利用港澳作为亚太区主要国际法律和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优势,以港澳为解决“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涉及投资和商业纠纷的中立第三地。港澳新一届政府应以“一带一路办公室”为基础积极支持港澳专业服务业开拓为内地有意愿有能力走出去的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从而拓展港澳专业服务业市场分量。
(四)利用国际化专业化优势,树立港澳专业服务业国际标准
在配合国家发展开放型经济和协助内地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港澳自身的专业服务业亦可以拓展市场和提升服务质素。一方面可以利用港澳专业服务业所构筑的国际化营商网络,加强联结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港澳专业服务业对国际市场的了解以及其完善的配套服务,解决内地企业走出国门过程中遇到的潜在风险,继而促进内地企业转型升级并与国际接轨。在带领内地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港澳专业服务业能在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保证下树立自身的国际专业标准。
二、完善粤港澳三地的专业服务人才储备体系
(一)打破行业保护,建立开放型的专业人才流动机制
争取专业人士在港澳与内地两地的专业资格认受性和执业范围方面享受更优惠的待遇。在CEPA及两地政府或业界所签订的协议下,港澳企业及专业人士已经享有一定的优惠待遇,但鉴于内地对专业服务的庞大需求,内地可以探索进一步放宽对港澳专业服务人士资格的考核要求和行政管理措施,令港澳企业和专业人士在资格认受性和执业范围方面能够享受“互认”。港澳对内地的专业服务人士到港工作在可控范围和不大量触及行业既得利益者的情况下亦采取“绿灯”政策,吸引内地高素质的专业服务人士到港工作甚至获得长期居留权和获得优才引进的“港澳户籍”。
(二)积极引导本地专业服务人才“走出去”
在专业服务业人才“走出去”方面,对在广东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投资或从业的港澳地区专业服务业人才,继续给予通关、居住、医疗、社保、家属、小孩入学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支持,尽快落实一批粤港澳合资的学校、医院建设。在专业认证方面,适度降低港澳地区医师、律师、会计师和建筑师的从业或投资准入限制。加强港澳本土的专业服务业青年人才储备方面,推进“粤港澳高校联盟”建设实效,促进大学生文化交流、科技研究合作。通过“青年内地实习资助计划”,安排港澳四大专业服务业(医学、法学、会计和财务、建筑学和工程监理)的大学生到广东企业及机构实习,为港澳青年提供不同类型的实习岗位;港澳特区政府通过“青年发展基金”资助项目,为有志到前海、南沙和横琴创业的青年提供资金支持,三大片区应配合做好保障工作。
(三)放松内地及国际专业服务人才来港限制
当前香港人才引进的“优才计划”推行较慢。要增加香港专业服务业人才储备,而又保持质量,新加坡的模式最值得参考。以医疗服务业为例,除了新加坡境内有6个医学院的毕业生经实习后可取得资历在新加坡行医,新加坡还列出境外28个国家地区中的157个知名医学院名单。在这些医学院毕业的学生,或是取得120个左右国外专业资格当中一项的,都可经过1至4年的实习后在新加坡执业。157个医学院名单中内地有8间顶尖医学院在列,美国则有38间。新加坡求才若渴,在2014年引进国外一共2256名医生。实际上,大幅度地增加医生不一定会损害香港医生的利益,相反可以降低病人的医疗成本,同时向内地输入顶尖的医疗服务业。香港医疗监管有一定水平,也有充足的医生培养队伍。这部分人群可把香港打造为一国际或区域性的医疗中心,吸引一些付费能力强的单位或个人到港医疗,利己利人,并且促进经济。此外的律师、会计师和建筑师同样可以采取上述的政策,这样做有利于做大和做强港澳的专业服务业品牌。(作者陆剑宝系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山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副教授)
前海传媒转自香港经济导报
撰稿人陆剑宝
(本文仅反映作者观点,不代表前海传媒立场)
来源:前海金融城邮报、深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