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
会员风采
> 行业服务 > 会员风采 >  广汽集团助力广州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智车之城”
 广汽集团助力广州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智车之城”
发布日期:2022/12/08
浏览数:1362

明确提出“制造业立市”的广州,“十四五”期间将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逐步将产业规模提升至1.5万亿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智车之城”。

埃安Hyper SSR 跑车

2021年,广州汽车产量达到296.44万台,实现总产值6118亿元,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在广东省和全国占比分别超过90%和10%,是实至名归的中国汽车产量第一城。

与此同时,广州已经“重仓”新能源汽车赛道,志在成为领跑中国、领先世界的“智车之城”。

目前,广州已拥有小鹏汽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诸多“造车新势力”和智能出行领军企业。广州汽车业的主力军——广汽集团也创立了新能源品牌广汽埃安。2022年10月,广汽埃安完成A轮融资,整体估值1032亿元。坐落于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有多名校友活跃于汽车产业。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汽车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等均出自该校。 

明确提出“制造业立市”的广州,“十四五”期间将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逐步将产业规模提升至1.5万亿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智车之城”。

“不可思议”的决策

对于拥有辉煌发展历程、在燃油车板块实力雄厚的广汽集团来说,如何全面拥抱新能源变革,可谓历时多年、反复探索,才找到答案。

广汽集团一开始的考虑是:能否在已经成熟的传祺系列汽车基础上“油改电”?从2011年起,广汽传祺相继推出了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车,市场反应也不错。

当时,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还不成熟,充电桩不多,相关服务也跟不上,全社会对于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尚未形成共识。

留在舒适区、继续“油改电”,还是从头开始、重金投入建设新能源车平台?这是摆在广汽集团面前的一个艰难选择。最终,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拍板:搭建全新平台,全力进军新能源赛道。

在省市两级政府大力支持下,2017年4月,规划面积7500多亩、总投资450亿元的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在番禺动工。不久后,新能源车品牌广汽埃安在此投产。

曾庆洪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之所以下定决心全力押注新能源车并建设产业园,最重要的考量是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

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培育形成若干家进入世界前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智能网联汽车与国际同步发展; 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智能网联汽车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在新能源车领域,外资品牌没有先天优势,中国汽车品牌有更大机会超越。

“投资450亿元、投入7500多亩地搞新能源车,搞不成对企业来说风险很大,但不搞,风险可能更大。”曾庆洪说。

他回忆道,广汽集团的合资企业日本本田公司和丰田公司曾专程派人参观了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看完以后,日本同行表示,能在2017年就下这么大决心、拿出这么大地块、建设这么大规模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不可思议”。

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说,回头看当时集团做的这个决策,是抓住了“新四化”的大机遇,是高起点、前瞻性、大手笔的战略布局,也是广汽集团的一次厚积薄发。

自2019年首款车型上市以来,埃安就以超过12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实现销量快速增长,2022年有望实现年销30万辆的目标。今年10月,埃安第二智造中心竣工投产,整体规划产能已经突破40万辆。

2022年10月,广汽埃安完成A轮融资,融资总额近183亿元,刷新了国内新能源整车行业最大单笔私募融资纪录。增资完成后,埃安估值为 1032亿元,是当前国内未上市新能源车企中最高估值和最大“独角兽”企业。

国企造车新势力

与直接进入新能源车赛道、机制完全市场化的“造车新势力”不同,出身传统国有车企的广汽埃安,常被称为“国企造车新势力”。

国企,造新能源车,拼得过“造车新势力”吗?这是广汽集团和广汽埃安管理层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曾庆洪说,“造车新势力”有很多优势,比如玩得转互联网、体制机制灵活、融资能力强等。“我们一方面要对标‘造车新势力’,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同时发挥好国有企业的优势。只要做得好,相信我们更有优势。”曾庆洪说。

体制机制创新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鼓励员工持股。2021年8月,广汽埃安完成混改,共有794名员工获得股权激励。埃安内部还有一句口号“国企的平台、民企的效率、外企的流程”,即打破界限,在国企的平台之上,融入民企灵活快速的特点,引入外企现代化的管理体系。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决胜点,在于“智造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古惠南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对比“造车新势力”,埃安有一个突出优势,就是背靠广汽集团多年积累的汽车产业链朋友圈,可通过整合资源、自研创新和投资控股等多管齐下的做法,创建起自主科技创新体系。

在核心技术——动力电池的自主研发方面,广汽埃安已走在了行业前列。

得益于广汽集团在这个领域的长期投入和技术积累,埃安已拥有世界领先的电池研发团队和自己的电池试验室、专业测试场和电池包生产车间,具备了独立的电池包自主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

在此基础上,埃安打造出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超倍速电池技术、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等先进技术,为安全、充电、续航等行业痛点持续提供了解决方案。

2022年10月,广汽埃安下属电池公司——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总投资109亿元,开始了“自主电池产业化”建设。

电驱和芯片方面,埃安也在布局。由广汽埃安控股的电驱公司——锐湃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也在2022年10月注册成立,计划投资21.6亿元,工厂正在筹建之中。

据古惠南介绍,埃安计划到2025年推出一款纯中国芯片汽车。

“未来埃安要保持竞争力,必须在新品牌、新科技、新产品、新生态、新智造上不断深耕,持续保持高速度加高质量的发展。”古惠南说。

广汽新能源智能生态工厂焊装车间

全力竞逐

积累了数十年汽车制造经验、拥有多家知名企业和连通世界海空物流体系的广州,能否在新能源汽车的城市竞逐中,成为领跑中国甚至领先世界的“智车之城”?

广州市发改委2022年3月发布的《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广州汽车产能突破5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产能达到200万辆,汽车制造业产值达到万亿元规模。

曾庆洪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省市两级政府均高度重视这一支柱性产业的未来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25年仅广汽集团一家就可能实现万亿元产值。

广汽埃安的“小目标”,是2025年实现产销100万辆车,产值超3000亿元,拉动广州市内及周边配套产值约2万亿元。同时,实现核心零部件100%就近建厂,形成以整车制造为核心、零部件企业聚集、初创型企业不断孕育的完整产业链,助力番禺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硅谷”。

与此同时,广州还在氢能赛道上不断探索,2020年7月,《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首次将氢能引入能源系统,并提出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错位发展,共同解决城市交通污染难题。广州开发区正大力推进氢能多领域应用示范引领。

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首批培育对象。百度阿波罗、文远知行、小马智行、联友科技、深兰科技、华为广州研究院等相关企业均已落地广州。

曾庆洪说,广州市和广东省必将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强劲增长点,关键原因在于广州营商环境好,政府观念开放,从上到下都有服务意识。

本文摘自:《瞭望东方周刊》

记者王啟广、戴闻名 编辑金明大

线上咨询

联系我们

政策查询

联合会及专业服务介绍